《三台龙门阵》
潼川百年风云录(10)
邹 开 歧
抗日蜂火漫延长城内外
三台人民积极支援抗日
1937年7月7日,日军挑起卢沟桥“七七事变”,中日战争全面爆发。
三台人民虽然身处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大后方,却有着浓浓的家国情坏。
1938年上年,成立了抗日全国总动员委员会,并以当时在城区的大、中、小学为一体,建立了20多支宣传队。通过对城乡的宣传,全县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。无论城市农村,到处可以听到遣责日本侵略暴行的正义之声。
1938年,三台城乡的儿童为筹集“中国儿童号”飞机的捐款,在全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募捐活氻,各乡镇组成了“中国儿童号”飞机募捐支会,全县小学生共募集捐款2327-15元,全部汇交重庆“中国儿童号”飞机全国筹募会,
当宣传队在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时,不少赶集的农民,纷纷将自己出售农副产品的钱,当场捐献出来,支援抗日。青年农民纷纷要求参军上前线。
有一天,宣传队在乐加演出,一位姓曾的老大爷将卖鸡蛋所得的十多个铜元全部捐献出来,并登上戏台,声泪俱下地诉说忘国的悲惨情景,表示要送儿子上前线打鬼子。
在县城,各阶层、各行业的爱国热情都激发起来了。当时在三台县城很有名气的钟凉粉,主动提出,将当天的七大盆凉粉所卖收入,全部捐献出来,支援抗日。学校设置了献金箱,小学生也行动起来了,将零花钱聚集起来支援抗日前线。有的商号还捐献若干布匹绸缎作为义卖品,剧团进行捐献义演。
抗战开始,三台第一次征兵,就有3000人自愿报名。为了扩大影响,在中山公园广场召开了隆重的欢送大会,并组织盛大游行。
一次,时任三台县县长郑献徵在人民公园主持壮士出征欢送大会,各阶层人士自愿募捐,支持抗战。一位进城卖红薯的老人,见此场景,将麻布口袋里所装卖红薯的铜板全部倒了出来,一个不留地捐给抗日前线。郑献徵深受感动,特意为他拍照并题字留念。
随着论陷区的扩大,南京、武汉相继失守。我国的民族工商业因受战争封锁关闭甚多,给人民生活,特别是城镇居民带来了贫困失业及很多不便。一些爱国人士组织了从事生产自救的光复会,三台就建立了福生台庄,从事土纱土布产销。三台县的抗日全国总动员委员会,及时参与组织城乡妇女纺纱、织布,并推广一种有33苗头的脚踏木制土纱纺车。为纪念“七七”抗战,将这种纺车定为“七七纺车”。所有产品交由福生台庄收售,棉花也同时供应,当时三台县城的大街小巷,随处可以听到脚踏纺车的声音。
为了加强抗日后援工作,中共三台中心县委领导三台的革命志士,展开了一系列公开及地下斗争。
龙门阵接到摆一一
深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
中共三台特支宣告成立